“疯狂小杨哥”遭打假背后:涉事品牌曾被罚,虚标是潜规则?
图/IC
网红主播“疯狂小杨哥”遭打假,亦将金正生活电器推至台前。
近日,有着打假人之称的王海发布视频表示,“疯狂小杨哥”三只羊直播间售卖的金正破壁机和绞肉机均为虚标功率。其中,破壁机标注功率为300W,实际仅为105W,绞肉机标注功率300W,实际功率为120W。
11月16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多次致电金正生活电器,电话一直无人接听。随后,记者先后致电合肥、中山两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已介入调查一事,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南头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具体进展不能告知。
近年来,小家电市场赛道火热,而金正生活电器已成立12年之久。不过,这一行业也因为参与者小而散,产品质量问题时有发生。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注意到,此前金正生活电器曾因产品质量问题被行政处罚。
涉事公司已成立12年,两度因产品不达标被罚
根据王海视频,此次“疯狂小杨哥”直播售卖的金正破壁机,页面曾显示假货退一赔三,产品售价为399元,当晚销售6.8万件。王海打假期间呼吁网友让其履行“退一赔三”,如果执行此项措施,“疯狂小杨哥”的赔付金额则高达1个亿。
对此,金正生活电器11月15日发布声明称,公司关注到相关言论后,第一时间就该问题向认证机构进行求证,电机在整台产品中只是一个核心配件。电机功率与产品整机的额定功率是不同概念。公司的产品均符合国家强制3C认证,为合格产品。
11月16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通过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金正官方旗舰店搜索,并未找到被此次涉事的金正绞肉机产品。京东金正官方旗舰店有一款在售的破壁机,售价599元,折后279元。
金正生活电器全称为中山市金正生活电器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1月,在小家电领域算是年轻企业。目前,京东金正官方旗舰店销售早餐机、空气炸锅、养生壶、电蒸锅、电火锅、破壁机、绞肉机等产品,售价39.9元-279元。其中,销量最多的产品为破壁机,用户评价超2000条。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搜索看到,金正生活电器曾因产品质量问题被行政处罚。早在2016年3月,金正生活电器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的液体加热器韩式多功能电火锅产品共150台,被中山市罚款9750元。
2017年2月,金正生活电器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的手持式挂烫机产品共180台,被中山市罚款7200元。
小家电虚标频被点名, 夸大实际 功率或 难被发现
家电产品能效、功率虚标并不鲜见。最为人所熟知的是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举报奥克斯空调产品能效虚标。
家电产业分析师梁振鹏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小家电虚标功率在行业内比较常见,虚标功率相当于夸大实际功率。如果破壁机、绞肉机虚标功率,也就意味着产品电机动力更强劲,搅拌效果更好,如此也是在欺骗消费者。
“消费者很难发现功率虚标问题,因为测功率需要专业仪器设备。虚标功率无助于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仅靠小家电企业自觉,需要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严格督查处罚,让市场风清气正。”梁振鹏认为。
小家电因方便实用和满足个性化需要而备受消费者青睐,在业内更有“金奶酪”之称。从市场供需来看,小家电销售额小,利润却比大家电高,加上小家电的进入门槛相对来说较低,因此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几乎所有的传统大家电企业都做起了“金奶酪”,小家电也迅速辉煌起来。但在这辉煌的背后,“金奶酪”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些许酸涩。
2021年6月,长春市消协发布了40款空气炸锅产品比较试验结果,9款样品实际容积与标称的额定容积偏差较大。而2016年,中消协发布了对24款空气净化器比较试验结果,夏普、三星、科沃斯、飞利浦等6款样品在净化性能、颗粒物等级等方面存在虚标。
小家电商品的质量问题,凭观看外表难以辨别好坏以及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根据中消协统计,在商品类投诉中,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一直位居前列,其中因为小家电产品举证难、鉴定难、维权成本高等原因,使得电风扇、吸尘器、电暖器、加湿器等小家电的投诉问题尤为突出。
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2021年厨卫电器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显示,共对514家企业生产的540批次产品进行了检验,涉及吸油烟机、厨房机械、电磁灶、电热水壶、电烤箱及烘烤器具、洗碗机、储水式电热水器等7种产品。发现103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发现率为19.1%。
家电产业观察人士丁少将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称,相比市场成熟和品牌集中度很高的大家电,很多小家电品类进入门槛低、标准不完善、品牌集中度不高、产品良莠不齐,通过虚标功率这一简单低成本的做法,可以提升产品价格,牟取更大利润,而不少小家电使用频次不高,普通消费者购买虚标功率的产品后很难短时间发现和维权,这让相关厂商更加有恃无恐。
“不仅破壁机、绞肉机等相对年轻的品类,电磁炉、电饭锅等也都存在功率虚标的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加大生产制造和流通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丁少将认为。
行业 增长动力不足,直播带货成新渠道
我国小家电行业属于头部竞争。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厨房小家电领域,美的集团、苏泊尔、九阳股份的市场份额合计占据67.9%,市场成熟且集中度高。不过,从结构上来看,厨房小家电参与者众多,竞争较为激烈。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互联网和新冠疫情是小家电市场产生快速“进化”的主要催化剂。2020年厨房小家电行业迎来注册井喷的高光时刻,但2021年以来行业环境快速骤变,仅今年上半年便流失品牌数量近600个,这与行业低迷以及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有直接关系。
厨房小家电从明星家电跌落神坛,行业增长动力不足,社交平台直播带货成为增长新动力。
奥维云网全渠道推总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厨房小家电全品类零售额413.5亿元,同比上涨5.7%,增速大幅放缓。相较于传统电商渠道,抖音等直播带货平台成为新渠道。奥维云网研究员表示,传统电商平台失去导流,社交电商和内容电商的崛起,逐渐挤压传统电商平台。抖音的活跃用户数相较于中心化电商平台也存在一定的优势。
“小家电的客单价不高,均价最高的品类是榨汁机,在四五百左右,其他品类均价多在三百以下。所以,将种草转化为下单行为也更容易。高颜值和客单价低的特点非常适合直播电商、短视频渠道的KOL销售。”奥维云网研究员介绍。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陈维城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陈荻雁
揭秘行业乱象:大品牌“假”膏药,到底谁的错?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月11日消息(记者姜秀平) 近日,央广网健康频道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市面上大量的“械字号膏药”都在进行涉及疗效的不当宣传,尤其是冠以“仁和”“修正”“北京同仁堂”“南京同仁堂”等大品牌的医用冷敷贴更是不当宣传的高发地。这给消费者的健康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对此专家建议,品牌方应爱护品牌声誉,明确被授权企业的相关责任。
“械字号膏药”充斥市场,不当宣传高发地
近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目录的公告》(简称《公告》)中,明确删除了“医用冷敷贴”“冷敷凝胶”等。同时,《公告》明确规定,第一类医疗器械中不得添加中药、天然植物及其提取物等成分。
然而,央广网健康频道记者在各大线上购药平台查询时发现,“械字号膏药”赫然在列,且从产品推广文案来看均涉及疗效。
对此,记者向部分膏药生产代工厂电话咨询。有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市面上80%左右的膏药都是“械字号”的。
记者以“膏药”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时,京东健康、阿里健康页面排名靠前的产品均有“万通筋骨贴”出现。
(图为阿里健康页面展示,央广网发)
记者以“骨质增生 膏药”、“颈椎病 膏药”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时,则出现了大量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的“械字号膏药”。
(图为京东健康页面展示,央广网发)
其中,“万通筋骨贴”是作为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的,而其他产品多数为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产品,涉及到“医用冷敷贴”等多种产品类型。
记者搜索“医用冷敷贴 膏药”时发现,“修正”“仁和”“北京同仁堂”“南京同仁堂”等品牌产品居多。
(图为京东健康页面展示,央广网发)
膏药作为一种中医药文化中流传千年,且被大众广泛认可的传统方剂形式,天然拥有大量消费者市场。而作为第一类医疗器械是否可以如此进行宣传销售,记者咨询了北京雍文律师事务所医疗器械部主任刘伟律师。
刘伟律师告诉记者,只要内容符合广告备案所登记的内容就是合法合规的,但不得在向个人推荐使用的医疗器械广告中,利用消费者缺乏医疗器械专业、技术知识和经验的弱点,使用超出产品注册证明文件以外的专业化术语或不科学的用语描述该产品的特征或作用机理。
“国药准字号”和“械字号”膏药功能有区别
为了弄清“械字号”和“国药准字号”膏药贴两者之间的区别,央广网健康频道记者联系了北京市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表示,两者虽都是药监局批准的产品,但是功能定义上有较大区别。“国药准字号”产品一般都是指对特定疾病有治疗效果的产品,其中会添加药物成分,而“械字号”产品是针对某种疾病具有辅助医疗效果的产品。
关于市面上众多的“械字号膏药”的效用问题,记者联系了西苑中医院疼痛科主任何良志医生。他表示,膏药作为中药的一个剂型,用途广泛,效果也是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但建议消费者从正规渠道购买,认准OTC标识或者遵循医嘱开具处方药
。
记者在调查时了解到,相比较“国药准字号”的严格审批流程,“械字号”尤其是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只需备案即可产生,极大的缩短了产品的上市时间,所以,大量商家基于消费者对膏药效用本身的认可和对于药品管理规定的模糊,大量生产“械字号膏药”。
记者从国家药监局网站上查询到远红外磁疗贴注册数量74条,磁疗贴注册数量149条,“痛贴”类(如痛贴灵、消痛贴膏、远红外骨痛贴等)注册数量133条,医用冷敷贴备案数量2482条,而药品的“贴膏”类产品,在包含水杨酸苯酚等西药贴剂情况下,仅有387条。从注册备案的产品数据来看,“械字号”的“贴剂”确实比“国药准字号”多出很多。
大品牌背书,“械字号膏药”擦边宣传疯狂敛财
央广网健康频道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网上存在大量使用膏药无效或灼伤皮肤、过敏导致皮肤溃烂等投诉咨询。
记者在某投诉平台上搜“膏药”,出现206条搜索结果,其中有关于购买的医疗冷敷贴产品无效的投诉,还有购买的产品造成皮肤严重烧伤的投诉等。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械字号膏药”多选择品牌授权的形式进行贴牌生产销售,即在药监系统进行注册备案,获得批号后,获得(或盗用)品牌方授权,然后寻找生产厂家进行贴牌生产,进而上市销售。
由于所使用品牌均有一定的认知度,所以在销售端对于定价和销量都有极大的帮助。某膏药生产行业从业人员告诉记者,“一支膏药生产成本从几分钱到几角钱不等,但包装上市后售价都会在十几元以上,更有甚者能达到数百元”。
对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市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史立臣。史立臣认为,由于品牌方在授权时一般对宣传内容并没有具体的约定,“一旦企业采取委托其他单位生产的方式,可能没有办法保证产品质量,会对品牌的美誉度造成极大影响”。当然,有些品牌急功近利,对此并不在乎。
刘伟律师还表示,由于信息和专业知识不对等,消费者确实很难在第一时间理解“国药准字号”和“械字号”产品的区别,对企业的擦边球式宣传也没有辨识能力,还应该由市场监管部门在广告审批时进行把关。同时,商标授权管理也应该明确关联方责任。
看完天猫双11我画你猜,笑疯了
今年双11的快乐,有一大半都是天猫官博给的。
在双11这个营销竞技场上,天猫这个显眼包今年却专注于“发疯”:为了涨粉四处摇人、全场捞粉,在其他品牌官博评论区里撒泼打滚求关注
不仅如此,还一言不合cos神笔马良,玩起了“我画你猜” ,疯狂手绘几十张,把网友们看得目瞪口呆之际,趁机在全网掀起了一波互动热潮。
对此,不少网友评价:“今年双11的天猫官博,有一种在演我精神状态的感觉” 。
就在大家以为00后官博运营趁着双11尽情发疯时,看着天猫的发疯文学,007发现这其实背后有点儿东西。
PART. 01
在线对赌,率先抢占关注度
10月20日,天猫官博发布与老板的对赌协议 ,声称要在双11预售开始前涨粉百万,并郑重盖上了猫爪印,承诺达成对赌将会抽11位粉丝清空购物车。
一看猫子信誓旦旦,还能怎么办,只能宠着它了。不少品牌官博立马跟上为天猫打气,更有不少网友深切关心猫子精神状态并积极为其拉新粉。由此,天猫首先在官博忠实粉丝里,赢得了第一波关注度。
品牌、网友们行动之际,天猫也没闲着,带着双11预售倒计时海报,遍地发疯求关注,全网捞新粉,还顺便攻陷了120+品牌的评论区 ,大有“不让我捡点粉丝,我就创飞所有人”的社交gai溜子气势。
一开始猫子还有点儿小矜持和小傲娇,浑身是戏地演了一把黛玉猫。但随着预售期越来越近,黛玉也得放下身段倒拔垂杨柳,现场卖艺换粉丝。
这边刚当上霸总强势要求品牌共享粉丝,那边又化身卑微小猫求贴贴。
马上就要碎掉的猫,转头就向别人说起了情话。没想到这猫子还有好几副面孔。
不光评论区里发疯,猫子还敢单独发博,连发57条微博刷屏贴脸艾特品牌 。一开始还能气定神闲地先叙旧、整活,再来要求捡点品牌们的粉丝,到后面猫子嘴里的“哥哥姐姐”更是不停,而越往后走,猫子的涨粉心情越发急切,画风也逐渐癫狂起来。
总而言之,一整个发疯文学玩下来,尽显“舔猫”本色。
天猫日渐密集的发疯互动,成功引来大量娱乐营销号和吃瓜网友们围观。其中有心疼猫子贴心安慰的,也有伤口撒盐添油加醋的,还有趁机跟着发疯的。
而天猫也从最初的对赌官宣高效触达官博粉丝之后,通过全网发疯式捞粉进一步拓展了事件范围,将互动影响力,向泛娱乐圈层人群持续扩散。
PART. 02
刷屏上图,全网掀翻互动热潮
你以为一场发疯就是天猫官博的顶点,其实是起点。
传播去中心化时代,要真正打出全网热度,就得拉动网友们一起玩起来,借网友之力赋能品牌、平台传播。
双11预售开启后,涨粉失败的天猫一改豪气对赌画风,化身委屈娇弱小白花,在线上演“道歉文学”并申请下线面壁 。网友们以为饱受打击的天猫至少退网三天,但其实它是装的。
只是下线反省900秒后,天猫官博满血复活,马不停蹄地推出了“发疯plus版”,玩起“我画你猜”的游戏,一次性接连发布了63张以品牌名为谐音梗谜底的图片,邀请网友们有奖竞猜 。
看了天猫的这些手绘大作,你还真别说,“要绘画天赋它有创意脑洞,要艺术细胞它有搞笑基因”。
风扇吹着小花,还加上了“上海老牌国货 ”的提示,这谐音梗很明显了吧?
一根绣花针挑起了两碗面 ,画面还贴心标注出了“不是筷子”。
下一张直接上难度,冰冻小羊和冰冻酒杯 又是什么情况?
如果说画上用花椒、辣椒和王冠组合成的“麻辣王子”,这些都还属于正常创作。那么到底谁能想到一台秤上放张红色芯片竟然是鸿星尔克,难道“卖鞋是副业,代工芯片是主业”的秘密终于要官宣了?谁又能想到一箭被刺穿的青梅居然是“梅见(箭)”,在南方的湖里找芝麻是南方黑芝麻糊?官博运营现在玩谐音梗都不扣钱了?
根据品牌特点“借梗造梗 ”的“我画你猜”,瞬间就戳中了品牌们的互动兴趣。别管猜没猜对,官博们开始在每张图片下拼网速、抢前排,调侃玩梗,组CP、炒对家。
品牌互相“蹭”热度 的同时,也让这波商战故事更具戏剧性,成功撬动了网友们的互动热情,每条微博下,都有不少网友争相竞猜,评论区直呼无心工作,只想猜题,一下午为了抢前排累够呛,仅一分钟便评论破百 。
有品牌和网友争抢前排的。倍舒特:你们不要再打了啦!
还有嫌不过瘾开始催更的。猫子:在画了,在画了,笔尖子都冒火星了。
就在天猫官博、品牌官博和网友们有奖竞猜活动,玩得如火如荼之际,天猫趁势公布了63项品牌竞猜大奖 ,并预告了10月31日晚8点天猫双11正式开卖信息。接连释放的惊喜大奖再次撬动了一波关注热度和流量高峰。
不少KOL和素人网友也借着这波热度,争相模仿起了“我画你猜”的玩梗创意。品牌们也自行推出手绘“自画像”,构建起了“网友关注、互动热度,承接、转化为品牌双11预告声量、流量”的营销全链路 。从天猫到品牌,再到KOL和素人网友,一场“我画你猜”的创作热潮也就此席卷全网。
在这场社交互动大联欢里,007看到了双11广告的全新营销思路:
与时俱进的天猫抛弃了传统的营销模式,巧妙运用社交货币化身显眼猫,发挥平台自媒体资产联动品牌力量完成社交舆论场的合力,用更加灵活多变的趣味化输出,点燃无数用户的互动热情,让天猫双11更有温度、更有趣味。
同时也看到了品牌联合沟通用户的全新形式:
这些有趣的“我画你猜”画面并非只是天猫单方面创作,而更像是一次平台、品牌与网友们的大型共创。
PART. 03
官博发疯内核:
品牌人格化才是流量密码
从预热到预售再到正式开售,天猫官博凭借“发疯式互动”为主的联合营销新形式,为双11大促持续引流的同时,也为更多品牌的双11大促宣传带来了一种全新思路:品牌人格化才是当下的流量密码 。
从卖惨、卖萌、当“舔猫”疯狂求关注,再到化身钮祜禄·猫给品牌们画像,和品牌、网友互相玩闹调侃——在官博每一次互动里,其实天猫“会玩”、“会闹”的人格化形象都在不断丰富。这不只为其赢得了双11热度,更赢下了天猫与广大消费者的长效精神共鸣,正如文初所说的“天猫演我” 。
其实不只是天猫,各大品牌官博也在嬉笑怒骂的互动中,商业营销与趣味社交的界限不断模糊,让品牌们真正成为了可互动、可玩笑并始终陪伴大众的“好朋友” 。
11月10日20点天猫双11狂欢已经开始,在最核心的消费需求导向下,在带来实惠福利与情感价值的大促营销路线下,我们也可以继续期待,天猫将和品牌们继续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惊喜。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