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好评如潮到差评过半,《侠之道》是怎么激怒玩家的?
对河洛工作室来说,更大的损失,是信誉的消耗。
继《河洛群侠传》之后,河洛工作室又把一款万众瞩目的游戏,做崩了。
这款游戏,就是刚刚在愚人节更新了第三年内容、曾经一度好评如潮的《侠隐阁》。当然,现在这款游戏的名字叫《侠之道》。而他在Seam商店的评价,已经变成了“褒贬不一”。其中,过去30天内的好评率仅为48%。
如果专门筛选一下近期玩家评测,会发现差评集中出现在游戏第三年内容的更新后。也就是说,仅仅在1天时间内,《侠之道》就激怒了众多忠实玩家,导致差评如潮。游戏总时长数超过121小时的一位玩家,仅仅用18个字,表达了自己的失望之情。玩家的愤怒是难以言表的,甚至于,在其如今糟糕口碑的影响下,一些还没玩过第三年内容的玩家,也“跟风”给出了差评。
就在大约一年前,更新了第二年内容的《侠之道》的评价,还是清一色的好评如潮。当时,《侠之道》刚刚经历了改名风波,玩家对河洛工作室的遭遇报以同情,对制作人徐昌隆报以敬佩。而《侠之道》的整体质量,同样赢得了大部分玩家的认可。
但在今天,很多玩家都难掩内心的失望,过去对河洛工作室的信任,似乎正在成为一种讽刺。
很难相信,河洛工作室会把《侠之道》做成一款虎头蛇尾的游戏,以至于辜负了玩家给予的期待——目前,《侠之道》扔处在抢先体验阶段,这一切,自然还没有定数。
《侠之道》原本拥有一个堪称完美的开局。
《侠之道》一度被看作是河洛工作室的救赎之作,是继《河洛群侠传》之后,河洛工作室“卧薪尝胆”推出的最新力作。2020年5月,这款游戏正式以抢先体验的方式,与玩家见面。最初,他的名字还叫《侠隐阁》。
当时的河洛工作室,已经陷入了运营谷底。根据公开的资料显示,负责《侠隐阁》的程序员,月工资只有7000多块钱,这在游戏行业里可以说是不可思议的。而河洛工作室“小作坊”的现状,同样刺痛着依然热爱国单的玩家。当《侠隐阁》以抢先体验的方式登场,玩家接受了他的暂时的不完美,并投之以巨大的热情,以及信任。
初期的《侠隐阁》,同样没有辜负玩家的期盼。虽然存在众多BUG,战斗系统问题不少,但凭借新颖的玩法、不落俗套的剧情,《侠隐阁》赢得了大部分玩家的认可。2020年5月1日刚刚上线,《侠隐阁》就拿下了93%的好评率,并且自此之后,就没有丢掉特别好评——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平心而论,初版《侠隐阁》担得起“特别好评”的评价吗?或许每一位真心喜爱国单的玩家都清楚,多少是有一些过誉的。至少从游戏内容来看,此时的《侠隐阁》,仅仅更新了第一年的内容,后面还有两年的内容,仍处在制作中,变数极大。虽然《侠隐阁》并不完美,但玩家愿意给河洛工作室时间,愿意等着这款游戏一步步走向完美。
这其中,有着多年以来,大家对《金庸群侠传》之父徐昌隆的信任。
就这样,时间来到了2021年2月1日。没有什么先兆,河洛工作室宣布《侠隐阁》改名《侠之道》,同时更新了游戏第二年的内容。改名的原因,是围绕游戏IP版权产生的一系列纠纷,结果很明显,河洛工作室输了,失去了使用“侠隐阁”的权利。
这起事件中,徐昌隆是被老东家智冠科技坑了。从入行游戏行业以来,徐昌隆便不善于应对商业上的“战争”,此前由其出品的《侠客风云传》,就因为IP授权栽过跟头。而这一次,又是因为版权,河洛工作室与智冠科技对簿公堂,大败亏输。
虽然遇到了被迫改名如此严重的运营危机,但更名为《侠之道》后,游戏第二年的更新,依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徐昌隆的遭遇,更为其平添了一抹悲情色彩,《侠之道》非但没有受改名所累,反而继续维持住了特别好评。即便仅关注更新后30天内的评价,也是“多半好评”,实属难得。
此时的《侠之道》,其实已经显露出了一些较为“危险”的征兆。从剧情来看,三年的学院生涯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二,剧情中埋下的线索,以及众多NPC的支线,堪称繁复。玩家已经有所担心,仅仅依靠第三年的内容,是否能够填上所有的坑?
而在处理剧情与养成的时间分配上,《侠之道》也显得不够人性化。玩家时常需要在推剧情和练功之间做出抉择,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读档重来。
所幸,这些问题并不明显。为了迎接一年后的最终更新,玩家努力规划最优成长路线、兼顾各位NPC的支线,努力打出堪称完美的存档。
2022年4月1日,《侠之道》迎来了第三年的更新。
当满心期待的玩家,拿着堪称完美的存档,准备开始大干一场的时候,却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没有玩家期待的多结局,无论之前和NPC关系多好,最终都会因为阵营不同走向对立。而且,如果和NPC关系太好,还会导致敌对之后战斗难度大增。而为了改变NPC的命运,玩家在前两年所做的努力全都白费,仿佛成了小丑。
图源:NGA
而此前角色培养方面暴露出的弊病,在第三年集中爆发出来。为了学到终极武学,玩家需要极限提升角色各项属性,有一些属性要求,已经到了苛刻的地步。而花费过多的时间培养角色,必然会影响到支线剧情的体验。但《侠之道》的一大魅力,恰恰就是性格各异的角色,所展开的支线剧情。
图源:NGA
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是后期战斗体验的下降。和好友刀剑相向姑且不谈,战斗系统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后期战斗单位急剧增加后更为明显。尤其是角色朝向这一机制,玩家需要在多个角色身上频繁操作不说,敌方AI更是频频背刺玩家,战斗体验糟糕。
再加上,三年过去了,游戏的优化依然一塌糊涂。仅仅一天时间,《侠之道》就收获了一半的差评,也就不足为奇了。
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就在4月1日,河洛工作室发布《侠之道》第三年更新后,同时还公布了一款正在制作的武侠风卡牌构筑新作《天外武林》,以及一款武侠单机RPG神秘新作。这件事,成了激怒玩家的导火索。
此前,玩家对河洛工作室普遍抱以宽容,理解“小作坊”的难处,知道项目组人手有限,愿意花时间等待其慢慢打磨游戏。但玩家还是小看了河洛工作室,没想到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居然还能一边做着《侠之道》,一边开新坑,一开就是两个。
而玩家已经掏钱买了的《侠之道》,却交出了一个令人大失所望的第三年更新。
此时义愤填膺的玩家,大概只想说一句话,“RNM退钱!”
诚然,对于不少处于抢先体验阶段的游戏,都会存在或大或小的BUG,这一点可以理解。但《侠之道》出现的主要问题,绝不是“抢先体验”所带来的固有顽疾。第三年剧情走向不合理、支线处理过于潦草,加上战斗系统的不完善,都是相当致命的问题,且难以在短时间内加以完善。
如果河洛工作室真的已经全力以赴制作《侠之道》,还是造成了如今的结果,玩家也无可奈何。但显然,河洛工作室还有开新坑的余力。在已经“抢先体验”为《侠之道》付费的玩家看来,这无异于对自己的背叛。
而玩家之所以表现得有些神经脆弱,多少还是受了《河洛群侠传》的影响。
2018年末,徐昌隆多年磨一剑的首款国产开放世界武侠单机游戏《河洛群侠传》,正式与玩家见面。凭借《金庸群侠传》积攒下的良好口碑,以及开放世界带来的噱头,众多热爱武侠游戏的玩家,早就对《河洛群侠传》翘首以盼。游戏发售后,无数人选择第一时间入手。
然而,等待玩家的,却是《河洛群侠传》首日补丁五连发,甚至于玩家花在更新游戏上的时间,比实际体验游戏的时间还要长。即便如此,《河洛群侠传》的实际表现,也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自从游戏上市后,大大小小的BUG层出不穷,让玩家的耐心逐渐消耗殆尽。为了稳住玩家的情绪,挽救游戏的口碑,徐昌隆说出了那句经典的“河洛可以倒,但国单不能倒!”
对于徐昌隆而言,《河洛群侠传》的首发,堪比一场噩梦。但在《河洛群侠传》上市后的几年里,河洛工作室不间断地对这款游戏进行着优化。《河洛群侠传》的口碑,也在一天天转好。及至今日,翻开《河洛群侠传》的Steam页面,近期评价已经变成了特别好评。河洛工作室的付出,得到了玩家的认可。
只是,后来者很难体会到,这款游戏过往所经历的风雨。以及,当时的玩家,对河洛工作室、对徐昌隆报以何等的宽容。
可万万没想到,取得完美开局的《侠之道》,却让玩家隐约看到了《河洛群侠传》曾经的遭遇。
就在玩家的不满情绪持续发酵时,河洛工作室紧急发布了最新的版本完善规划与后续计划。声明中,河洛工作室态度诚恳地向玩家表达了歉意,并收集了玩家的意见以及想法,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重点围绕修复BUG、改善战斗体验、完善剧情等方面进行后续更新。同时,官方宣布将在后续推出免费DLC,以此延续NPC的个人剧情。
可以说,河洛工作室每一项更新,都切中了玩家最迫切的需求,玩家可以暂时吃下一颗定心丸了。
如今的河洛工作室,正处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阶段。凭借对徐昌隆的信任,以及过往河洛工作室对《河洛群侠传》持之以恒的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侠之道》的未来,同样值得期待。
只是,没有人能够确定,需要经过多长时间,《侠之道》才能达到玩家满意的程度。《河洛群侠传》用了三年多,《侠之道》要用多久呢?
对河洛工作室来说,更大的损失,是信誉的消耗。就像部分玩家所说的,河洛的下一款游戏,已经不敢再“抢先体验”了。
图源:NGA
或许,如何重塑玩家的信任,才是徐昌隆现在需要思考的。
法律面前,没有“千亿资产”,也没有玛莎拉蒂
备受关注的河南永城玛莎拉蒂车祸案等来了最新消息。
21岁的犯罪嫌疑人张某某承认,事发当晚喝了三种酒,叫了代驾但是没有等来。
许是酒后太过“趁兴”,“一直没等来、就坐车上等”的三名肇事者最终还是发动了车子。
于是,被撞车辆瞬息翻腾成火球、2条生命因之逝去。
宝马轿车在被撞出数十米后瞬间起火燃烧
醉驾
据犯罪嫌疑人张某某的说法,在等候代驾到来时,三人已经在烧烤店喝过数瓶红酒、清酒、啤酒。
然而,“代驾没来”却绝不是酒驾醉驾的理由。
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驶已经被列为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2011年5月1日, “醉驾入刑”伴随《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在我国实施,成为阻却交通事故发生率的重要因素。
数据显示,2006年5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全国年均因酒驾、醉驾导致交通事故6542起,造成2756人死亡、7090人受伤。
而“醉驾入刑”后的2011年5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全国年均因酒驾、醉驾导致交通事故5962起,造成2378人死亡、5827人受伤,较此前分别下降8.9%、13.7%、17.8%——这还是在机动车、驾驶人数量分别增长49.6%、80.6%情况下的同比数据。
按理说,“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应该成为人们理性范畴内的普遍共识。但为什么肇事者永远“前赴后继”、肆无忌惮?
况且这次的司机谭某某,其“侥幸”心理细思恐极。当富二代、豪车、血液酒精含量超标1倍、与多辆轿车剐蹭、追尾宝马、2死4伤、被群众围堵仍驾车强行逃离等情节和标签被叠加在一起;当其所驾车辆被曝出不到1个月内5次违章的“履历”——“屡违屡犯”已表明,有些人远未吃一堑长几智,如今这起事故,只是一系列狂妄嚣张后,对墨菲定律的应验。
谭某此前曾在朋友圈怒怼在背后说她坏话的人:我长得好看点,家里有点小钱,我咋了?
的确,长得好看没有错,有钱更没有错,但是你喝醉了开车出来就是错了,你剐蹭、你追尾、你逃逸、你造成了2死4伤……你自己犯错了,却拿别人的生命来“买单”。
这是彻彻底底的危害公共安全,是不折不扣的一场“谋杀”。
犯罪嫌疑人张某某
恶果
这样的案例,绝非个案。
2010年,一辆英菲尼迪轿车在建国门外大街以时速近120公里的速度撞上正在等红灯的白色菲亚特轿车,2死1伤,一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就此破碎。经查,英菲尼迪车主曾大量饮酒,最终被判处无期徒刑。
2012年,上海浦东发生“疯狂比亚迪”事件。黄某在醉驾后与一辆出租车追尾,驾车逃逸过程中又发生连环撞车,其中被撞的QQ轿车起火,导致3人死亡,5人受伤,最终黄某被判处死刑。
2014年,男子陈某醉酒驾车在蚌埠万达广场门口撞倒多名行人,致使6人死亡,一审被判处死刑……
而本次事件中的谭某某,醉驾之外,肇事逃逸又追尾他人,造成多人死伤,集交通违法领域的几大恶行于一身。
从警方通告看,这一事故不以交通肇事论,而以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定性也极分明 ——可以预料,等候当事人的,也将是法律更高程度上的惩处。
目前,汽车时代已经来临,中国已经成为“车轮上的国家”,与之相随的“汽车文明”也应该与时俱进。
但事实却是,谭某某身后执迷不悟的“同类”,远不止于一小撮。
“结局”若何?公安部最新数据透露,刚过去的2018年,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5149人、造成交通事故构成犯罪且有逃逸情节的12115人——共计17264名国人被依法终生禁驾。
舆论
本案当中,玛莎拉蒂车主的身份一再吸睛:肇事女司机今年23岁,刚从职校毕业,微博“炫富”不断。
而诸位看官对车主家庭“永城首富”的身份更多有猜测,甚至有人举报,肇事者家庭所经营的皮革厂涉嫌环境污染和违规占地等等。
就眼下看,事情也不断朝着“坑爹”的态势演化 ——“自作孽”式车祸抛出了自我举报的线索、车主被拘期间微博被清洗一空、当地知情人称“当地现已三缄其口”,更有一份网传的“凡勘察现场的图片、事故现场视频以及施救视频情况,严禁个人私自对外发布”的疑似内部通知,惹人遐想。
“拨出萝卜带出泥”式的“歪楼”,较事件最初发生时,成了二轮舆论真正的重心。
虽然谭某某醉驾肇事跟其父母产业问题是两码事,应“一码归一码”,可既然一码已将另一码带入公众视线,那就该秉持“依法处理”原则,一个都别漏了。
而出现这样的舆论扩散,也不止是因为人民群众对酒驾造成的恶性事故深恶痛绝,更是担心隐藏在玛莎拉蒂背后的资本力量释放出莫名的干预势力,甚至上演孙小果“亡者归来”的闹剧。
对“致富不义、为富不仁”的忧心如何打住?
无论是沉冤16年的湖南新晃“操场埋尸”案,还是新近发生的上市公司董事长猥亵女童事件,资产再庞大、身份再耀眼、权势再滔天,都必须恪守于同一道法律的红线——该查的查,该抓的抓,该判的判。
法律面前,没有“千亿资产”,也没有玛莎拉蒂。 千亿资产,可以传家,却不能成为突破人伦底线的“挡箭牌”;玛莎拉蒂,可以炫富,却不可能成为逃脱法律制裁的“护身符”。
当然,再多的道德谴责已经没有意义,再多的义愤填膺已是浪费口舌,等待肇事者的将是严肃的法律制裁。
事发前一天,谭某某曾发鸡汤称,“万事有因有果,自己选择的因,就要承担果”。
结果一语成谶,作为一个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人,就要为轻狂无知的罪恶行为来承担后果。不作死,就不会死,只是,为什么又要搭上无辜者的性命?
真的,我劝你善良。
(来源:侠客岛微信公号)
侠客岛:“万物皆可杠”?这病得治
《三国演义》中,猛将许褚赤裸上身大战马超,结果胳膊中了两箭。明代金圣叹读至此处,点评道:“谁叫汝赤膊?”
谁叫你光着膀子打仗?穿上甲胄没准儿射不着你呢。——这话在今人看来,颇有些“杠精”味道。
但金圣叹“杠”的是文学作品,在文学创作上较真。而今天网上的“杠精”们端的是不分场合、对象、情况一味抬杠顶牛,标榜的是与众不同。
这不,最近某医生坐在救护车上吃香蕉,立马有人质疑:“医生们的胃口真好啊,里面躺着的病人还生死未卜,就不能下车再吃?会不会影响救治?” 前不久有位医生做完手术后喝葡萄糖水,也被人质疑“给钱了吗?”
网友评论(图源:微博)
这些人的差劲之处在于,在没搞清前因后果时,仅凭片段视频或一己想法便随口开喷,给当事人带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有媒体采访到了吃香蕉的医生。医生说当时正转运病患,超8小时滴水未进 ,但觉得不能倒在病人面前,于是等病人病情稳定,才吃了点香蕉补充能量。
喝葡萄糖水的医生也回应:当天做脑干出血手术,凌晨4点下手术台,手术中途不能喝水,渴得嗓子快冒烟 ,下了手术就去喝了瓶葡萄糖水,费用算在科室成本里。
医生喝葡萄糖(图源:网络)
将心比心,医生因救死扶伤水米未进,吃香蕉、喝葡萄糖补充体力,这都能喷? 更何况他们并未耽误救治。 吃香蕉是转运途中,喝葡萄糖是手术之后。就这,“杠精”们还能找到喷的空间,角度可真刁钻。
再说了,自己不参与救死扶伤也就罢了,还没事找事地去给救死扶伤的人添堵,天下有这道理吗? 正所谓“开喷一张嘴、回应跑断腿”,这些“键盘侠”喷的时候特痛快,觉得自己浑身上下充满了道德正义感,至于真相如何、是否跟自己的判断有出入,无所谓。喷错了又怎样?没见着有谁出来道歉。
网友评论(图源:微博)
这种明显抬杠的质疑、毫无道理的谴责,如果不及时发声回应,很容易众口铄金,给当事人、当事机构造成困扰。
有网友支招:遇到“杠精”,我就回一句“你真可爱”,对方就不再抬杠了。这是“以柔克杠”。“杠精”最希望激起对方回应,你回应越强烈,“杠精”越兴奋。那好,咱不奉陪,让你一拳打在棉花上。如果事事回应、时时在意,牵扯精力不说,也堵不住杠精24小时开杠的口。
有时候,面对“杠精”“键盘侠”,无视也是一种对策。 “杠精”总有话,怼他一句,他回10句。鸡蛋里挑骨头,纯为刷存在感。那就不理他,晾着他。你杠你的,我干我的,毕竟自证清白的成本不低。
电影《让子弹飞》中有个情节,卖凉粉的人诬陷六子吃了两碗粉,围观者跟着起哄。为了证明自己清白,六子当众剖开胃,真相就是只有一碗。六子喊道:“是不是只有一碗?!”众人心满意足散去,谁管你肠子流一地?
六子自证清白(截图来源:电影《让子弹飞》)
舆论场需要建设性,健康的批评和质疑当然都是建设性的一部分,批在点上、疑出实锤,往往还能推动特定问题的解决。但类似这种无脑的“质疑”、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喷为敬”的做法,恐怕网络上还是越少越好。
奉劝这些人讲点“杠德”,好自为之。
来源:“侠客岛”微信公众号,文/田获三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海外网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