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道》0氪金强势人妖仙阵容搭配攻略
《侠客道》是国风二次元神话放置卡牌游戏。游戏主要分为5大种族+混沌,分别是人、妖、仙、神、魔,其中人妖仙单项克制,神魔相互克制。混沌属于独立的存在,也是最强的。从种族来划分战力:人、妖、仙<神、魔<混沌
除了种族有英雄本身还有职业属性:坦、法、战、辅。所以阵容搭配是很重要的,毕竟爬塔和历练奖励还是很好的。抽卡只能抽到1-5星的卡片,4星可进阶为5星。只进阶本身就是5星英雄,123星的直接分解当狗粮就行。
如何排兵布阵?
首先要明确神、魔比人、妖、仙难抽。所以前期可以先养人、妖、仙为主,也可以4带1,即4个人妖仙租的,1个神族的。混沌就不要想了,氪金都很难抽到!
第二点就是同种族有战力加成,所以尽量不要所有种族选一个,这样做只会让战力受挫。有条件最好养同种族,但因为进阶升星需要同种族卡片,所以通过种族养成也非常困难,一般2个种族是性价比最高的。
前期人妖仙3-2阵容
推荐零氪玩家前期(10星前)不要养神、魔,放在一边就好。而是将重心放在容易抽且获取方式多的人、妖、仙英雄上。再从这三个种族中选2个进行阵容布阵。相比较比起我更推荐人、仙党。因为妖族实力强的不多。
阵容一:
人族:哪吒+李靖
仙族:斗战胜佛+天蓬元帅+禄缘上仙
阵容评价: 天蓬元帅前排坦克肉厚吸血;哪吒、斗战胜佛默契配合连续暴击后排,打出伤害;李靖拥有全体攻击技能,不仅可以做为输出,还可以充当肉盾;禄缘上仙辅助增益+复活+解控,保证奶量。
阵容二:
人族:哪吒+后羿+嫦娥
仙族:斗战胜佛+玄奘
阵容评价: 极限输出型。后裔能抗而且有输出;哪吒、斗战胜佛默契配合连续暴击后排,打出伤害;玄奘斩杀收割;嫦娥治疗辅助,回血加防。
阵容三:
仙族:斗战圣佛+玄奘+禄缘上仙
妖族:红孩儿+石矶
阵容评价: 红孩儿靠被动灼烧输出,配合青龙兽魂可以达到妖气灼心和反伤一会和秒掉地方c位效果。石矶易伤技能可以让敌方收到伤害增加,还有暴击回血被动,让队伍续航提升。斗战胜佛和玄奘负责输出和收割,禄缘上仙保证补给+单次复活。
侠客梦氪金攻略中氪篇:氪什么能改变战局?高性价比关键道具建议
侠客梦氪金攻略:中氪篇
对应版本230803
所谓中氪者,并不是看氪了多少钱,其门槛是必有四个化身和天地剑(另一个与天地剑相媲美的法宝还未出现),四化身中,必有杨戬。
而红化身与天地剑,正是此版本中的“关键道具”,可以改变战局,突破自身战力限制。
中氪玩家对于活动的衡量,只看获取“关键道具”的性价比,而不考虑战力会提升多少、材料稀有度等等。
游戏中,无论氪金还是消费,活动之间都可以叠加的。
1、氪什么
氪金:目前游戏的几个活动,对于关键道具,由“集字”、“1308充值福利”来看,大约两个648可以获得一个关键道具。
所以,当中氪玩家玩招财树、盛典之类的活动中,两个648下去,多给几千叶子或者一些涨战力的道具,要之何用?远不如红化身天地剑实在。
氪金活动极少有特别划算的叠加,新区玩家如果遇到集字有关键道具且又叠加了招财树等(新区22天之内的固定活动偶尔能碰上),不要错过
另外一些性价比比较高的小礼包可以氪,比如12元包子、30元翅膀礼包等等
2、消费什么
消费:
消费活动经常各种叠加,比如集字叠加烟花,上次的大九宫格拼图叠加定制烟花和消费狂欢等等
中氪玩家不做登高,里面没有中氪需要的关键道具。
本来时来运转的19200是最佳叶子消费拿关键道具的活动,怎奈现版本时来锁嫦娥。
秘宝要氪金还要花叶子,性价比低。
除了时来运转,中氪玩家消费能拿关键道具又不额外浪费叶子的,目前也就只有集字了,大概要消耗21000叶子拿一个。
所以,中氪玩家,氪金最佳是“1308福利活动”,两个648拿一个关键道具,半个嫦娥,一堆材料且不用花叶子
消费只有集字(以后时来若不锁嫦娥,则最佳为时来),叠加集字中出现的定制、烟花(大奖可以拿黄色化身)
集字当中,氪一个648再把叶子消费掉拿关键道具,或者直接两个648不花叶子拿关键道具,也可以,但效果远不如1308好
综上,目前版本,达到中氪,最佳途径就是氪金两次“1308福利活动”,凑一个嫦娥,两个关键道具,得到的叶子用在两次集字上,再拿两个关键道具。四个关键道具+嫦娥,就是4红化身+天地剑(如果后续版本出来媲美天地剑的法宝,可以3红化身+紫或黄化身+双彩宝),算上月卡等,总计3000左右即可。
现在小程序版1308不再给半个嫦娥,给红灵珠和黄色化身升星石,不过依旧划算。
3、中氪的每日日常
中氪相比低氪,在日常上要自由些,铜人、仙树、妖王都可以买次数
氪度再高些,就要保持铜人买满,妖王买一次(排名至少前10,一次挑战能进2波),仙树至少买一次,体力至少买两次,如果能肝的话体力最好买满。周一武馆皇城买次数,尽可能的拉开初始的“内卷名次”。玉叶定制可以适当考虑复活丹,集字时消费可以考虑拿宠物碎片来凑消费等等
当玩家不断提高氪度,超过“中氪”的范畴,其活动性价比、获得道具等等都会变化。请看后面的“5000档篇、高氪篇”。
侠客岛:深度!一文读懂嫦娥五号
来源:海外网
时隔近两年,中国航天器又重返月球。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首次月背登陆,玉兔二号月球车如今仍巡视在月球背面的“永夜之地”,入夜则眠,日出则醒。
这次嫦娥五号的任务,就是在月球正面未曾探索过的区域收集尘埃和碎片并将其送回地球,以便于分析月球形成演化历史。如果一切顺利,中国将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采集月壤的国家,而距离上一次成功采集月壤,已经过去了40多年。
之前,美国“阿波罗计划”靠人力累计从月球运回了380多公斤样品,苏联依靠无人飞行器分3次共获得了300余克,嫦娥五号则希望带回来2公斤月球物质。不要小看这个数字,2公斤的目标决定了嫦娥五号的重量,也决定了选择哪一款火箭将它送往月球。能带回样品已是成功。
一
月球之旅充满了不可预知的风险,既包括地月之间星际旅行所需经历的一切险阻——太阳风、高能粒子和太空相对于人类而言的严酷环境、通信延迟,也包括准备工作中难以估量的困难。
比如,在发射这一环节,嫦娥五号原计划在2017年发射,但因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动机故障而推迟。长征五号“复出”后,已经过两次发射考验,这次也是审慎而乐观。
嫦娥五号任务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部曲的最终章,它的成功将意味着中国掌握了无人月球探测的最主要基本技术,尤其是掌握从月球返回地球的技术能力,这无疑给载人登月直至月球科研站的设想奠定了坚实基础,意味着中国向航天强国迈出有力的一步。
因为,载人登月乃至载人登火星,所用到的技术不会超过为“绕、落、回”这三种任务形式设计的技术。借用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的话,可以说,嫦娥五号的一小步,可能是未来载人登月的重要铺垫。
而对天文物理学家和行星科学的研究者来说,嫦娥五号如果有收获,将会像科研跋涉中的一汪清泉那么珍贵,因为月球科学家迫不及待地想研究新样本,他们可以从中了解到月球的演变。
《自然》杂志提到,嫦娥五号样本可以填补科学家对月球火山活动理解上的一个重要空白。这些来自月球的物质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精准地确定地球、火星和水星等行星表面的年代。根据计算陨石坑的方法,月球也是为其他行星测年的重要参考。
火箭烈焰(图源:海南省航空摄影协会,摄影师:肖海林)
二
与以往探月任务不同,这次嫦娥五号没有使用中型火箭长征三号系列,而采用长征五号大火箭发射,主要原因是嫦娥五号的探测器重达8200公斤,远超之前的嫦娥系列飞行器,只有长征五号才能把它送入太空。
除了重,嫦娥五号还极具复杂性,堪称国内迄今最复杂的航天器之一。嫦娥五号探测器由上升器、着陆器、返回器、轨道器4部分组成。在飞行过程中,它们会根据不同的任务阶段组成不同组合。
从这4个“器”的名字可以看出各自作用——
上升器携带样品从月球表面起飞,进入环月轨道后,会作为目标飞行器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进行对接。着陆器携带上升器降落月球表面后,留在月球。上升器与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对接后,将月球样品转移到返回器。随后,上升器再次分离,成为环月飞行的“卫星”。轨道器将会护送一程,最终,返回器独自携带样品返回地球。
在这些环节中,有些是采用已有的成熟方案,有些则是新技术。尽管在近地轨道,飞行器的交会对接已由神舟飞船和天宫飞行器进行过多次,但在月球轨道上还是第一次。就最新最关键的技术环节而言,月面采样、月面上升、交会对接、高速再入返回地球都属于此类。
对嫦娥五号的设计研制人员来说,嫦娥五号全身都充满着亮点,但这些亮点在成功之前也都是难点和挑战。
就像科学家评价的,这项任务在技术上具有挑战性,很多事情都可能出错。着陆器可能会坠地或翻倒,途中样本可能会从存储器中逃逸,但“我们都希望它能成功。”
嫦娥工程简介(图源:人民日报)
三
“着陆点的选择极为明智。”这是地质学家对嫦娥五号的判断。
从200公里月球轨道开始,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将分离并下降到月球正面风暴洋西北部地区1300米高的火山群。有月球研究学者形容,从地球上看起来,这里更像是广阔、黑暗的熔岩平原。
嫦娥五号登陆点即采样点就在此地。过去,没有人类或是探测器到访此处,这里和嫦娥三号的月球虹湾着陆点的纬度基本相当。
为何选择这个地点?科学方面的考虑是,根据目前研究成果,这块区域形成的地质年代较短,约37亿年左右,能帮助科学家对月球形成演化过程有更为整体的了解。
从探月工程实现角度来看,采样点的月球纬度高低会影响太阳光照强度、能量保障、温度,这涉及到探测器的热控制。此外,上升器上升后要跟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在月球轨道对接,通过月球着陆区经纬度的选择,尽量和轨道器所在的太空轨道面一致,有助于减少燃料消耗。
嫦娥五号上升器和着陆器在月面站稳后,将同时用两种方式采样:机械臂在月球表面抓取、钻具钻取。随后样本将被将储存于上升器,以便升空。
四
一切准备就绪后,嫦娥五号上升器将从月球起飞。
若在地球上发射,有专门的发射塔架,有相隔几千乃至几万公里的陆地测控站,有海上航天测量船和天上的天链卫星。但在距离地球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如果着陆地方不够平坦,不可能像调整发射塔架一样调整着陆器姿势。嫦娥五号上升器从月球起飞,可视为一次从月球发射航天器的无人试验。
一旦上升器回到月球轨道,样本需要被转移到返回器上。样本的顺利转移有一个前提:上升器能和轨道器与返回器的组合体精准对接。
两个航天器在空间的交会对接,好比浩瀚太空中“穿针引线”。上升器和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的重量相差较大,如果采取触碰式对接,一旦控制不好速度和彼此的位置,上升器很可能被“撞飞”。因此两者的对接采用“搂紧”方式,类似双臂拉住单杠随后收紧。这种方式对精度要求极高,达到厘米级。
解决“精度”难题,靠的是精确无比的导航控制技术。但距离地球38万公里之遥的月球上空,没有GPS和北斗导航系统这样的卫星导航星座。要精确预测两个航天器在月球轨道上飞行的位置和速度,还取决于对月球引力场掌握的程度。在寂静无声的月球上空,两器的精准对接,将仰仗地球上的深空测控手段和嫦娥五号自己携带的敏感器来实现。
现在,剩下的挑战,就是怎样把月球样品容器转移到轨道器里的返回器,完成样品的转移。月球样品小,但转移通道和进入容器也十分狭小。用如此小的动作精确完成转移,这在人类航天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
当返回器“吞入”样品、关上盖子,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将与上升器分离,在预定时机加速进入月地转移轨道,踏上回家之路。
发射现场(图源:新华视点)
五
在中国历次探月任务中,有过航天器在月球轨道上长期飞行,或是最后完全脱离月球引力场去更远的星际空间,从月球轨道上“逃逸”,安全回到地球,是第一次。因此,精确设计返回轨道是嫦娥五号返回器顺利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着陆点的关键保障,但对轨道设计人员来说,非常困难。
对地面测控与回收系统来说,从地球上看月球东升西落只有十几个小时。为了始终能够“看见”航天器和月球,需要建设更多深空测控站,实现全天候对嫦娥五号凝望。
当嫦娥五号轨道器携返回器由月球向地球呼啸而来,在接近地球大约5000公里高度时将返回器释放。随后返回器将独自以每秒约11公里的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这是能够脱离地球引力场束缚的最小速度,也比从近地轨道返回地面的神舟载人飞船返回舱要快得多。
为解决这个难题,科技人员设计了半弹道跳跃式返回办法,相当于在太空“打水漂”。
返回器进入地球大气层,减速后将再次跳出大气层并第二次进入大气层。返回器再入地球大气层的速度将从十几公里每秒降低到七公里多每秒,以安全落地。
为了化解风险、验证方案,中国2014年将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即嫦娥五号T1发射升空,3天后绕月并返回地球。嫦娥五号T1使中国成为第3个能够成功让航天器从月球轨道重返地面的国家。
12月中下旬是冬至前后,一旦月球“挖土”使命达成,嫦娥五号归来正逢深夜,内蒙古四子王旗的着陆点很可能已是白雪皑皑,搜索返回器的任务将在寒冷的黑夜进行,但迎接嫦娥五号归来的人们,心一定是火热的。
从人类航天史的角度审视,中国探月工程是人类向外太空探索乐章中的一段节拍。就像中国探月科学家所说的,探索月球和地外天体是人类共同的使命,既由人类的探索天性和科技进步所驱动,也同时驱动着科技发展,推动着人类为共同的命运而不断飞翔。我们是这一壮美乐章的共同谱写者。
点火升空(图源:人民日报)
文/人民日报记者余建斌、冯华
编辑/云歌
来源:“侠客岛”微信公众号
评论列表
嫦娥五号是中国航天器重返月球的重要任务,它的成功将意味着中国掌握了无人月探测的最主要基本技术,这项任务的亮点和难点在于其复杂的交会对接、高速再入返回地球等技术环节以及精确的导航控制技术等方面挑战很多科学家都对其评价很高认为这是一次具有挑战性的尝试但同时也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一步
嫦娥五号是中国航天器重返月球的重要任务,它的成功将意味着中国掌握了无人月探测的最主要基本技术,这项任务的亮点和难点在于其复杂的交会对接、高速再入返回地球等技术环节上。**从人类航天的角度看**,中国的探月是乐章中的一段节拍;**对天文物理学家来说则是珍贵样本的获取机会*],整个过程中科技人员的智慧与勇气展现了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的实力与进步
嫦娥五号是中国航天器重返月球的重要任务,它将在月面采集2公斤的样品并带回地球,这次任务的成功将意味着中国掌握了无人探测的最主要基本技术尤其是从月亮返回的技术能力这将给载人登月和未来科研站的设想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意味着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科学家们也将通过返回的样本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演变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