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校讯通怎么开通 布置作业要付话费?变相强推的校园短信该管管了

achunge 光伏 35 0

布置作业要付话费?变相强推的校园短信该管管了

老师布置作业、家访这类的家校沟通,却被加上了一些附加条件,比如开通付费的短信业务 ,才能收到学校的通知,这样的行为合不合适呢?

“家校沟通” 短信服务成强制要求

河南省教育厅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在全省范围内清理整顿家校沟通类的短信类业务,确保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

12月26日,河南省教育厅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表示,近期连续接到多起反映强制使用短信服务类家校沟通业务的投诉,投诉重点为学校违反教师、学生及家长意愿,强制或变相要求办理短信服务类家校沟通业务。对此,河南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开展短信服务类家校沟通业务清理整顿的通知》,要求:

任何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不得强制家长、学生及教职工接受短信服务类家校沟通业务,严禁中小学、幼儿园和教职工利用家校沟通等名目向学生及学生家长收取任何费用或委托第三方扣除费用,更不得从中谋取利益。

严禁学校、幼儿园和教职工向电信运营企业、其它商业机构或个人提供学生及学生家庭的任何信息,也不得代理、接受以商业为目的的任何学生服务项目。

严禁中小学、幼儿园将办理家校沟通业务嵌入入学(入园)流程。

严禁中小学、幼儿园和教职工利用短信服务类家校沟通平台取代教师家访、布置作业、发布通知等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确保未使用该平台的学生不受影响。

进校收费 变相强推 校园短信恐有猫腻

“校讯通”,顾名思义就是校方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据了解,该类短信服务出现在2007年前后,最早是由中国移动公司推出,之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也推出了类似的服务。原本服务于家校沟通的业务,却被不少地方叫停,有相关专家表示,一方面是技术更新的原因,另外一方面也存在该类收费业务缺乏公开透明的公示和选择机制,存在权利寻租的灰色地带。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 用什么技术,事实上应该根据市场的决定,而不是以根据行政部门的决定。那么有一些学校还强制要求学生和家长使用这样一个这个工具,我认为就有违市场的一个基本的原则。

河南校讯通怎么开通 布置作业要付话费?变相强推的校园短信该管管了-第1张图片-蒙胧人生_雅思资讯

储朝晖表示,教育部门发文叫停“校讯通”类业务,是为了保障家长的自由选择权。河南南阳的家长郭先生向记者提供了自2015年以来的手机缴费清单,其中“校信通”每月3元的缴费记录清晰可见。

河南校讯通怎么开通 布置作业要付话费?变相强推的校园短信该管管了-第2张图片-蒙胧人生_雅思资讯

家长郭先生: 我们这边的校信通,只有移动公司的手机能用,但是我用的是电信的手机,所以为了就是说养“校信通”,你需要用再办一个移动的卡。

郭先生表示,学校虽然没有说强制使用,但是默认接受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而学校在要求或者建议家长开通校讯通、校信通这类的短信业务在开展时,是否存在合理的选择呢?记者分别向河南移动和河南联通客服进行了咨询。

河南移动客服: 如果老师要求让您开通的话,您就必须开通,如果不开通话,这边您是收不到老师的一些信息的,就比如说老师有时候会通知一下,什么时候接孩子,或者什么时候布置的什么作业都会发送的。

记者: 办一个新的移动号码,咱们最低消费的套餐是多少钱?

河南移动客服: 最低就是19元。

记者: 含不含这三块钱的校讯通的费用?

河南移动客服: 不含所有套餐它都不含消息,都是额外收取费用的。

记者: 咱们有没有校讯通或者校信通这类的增值服务?

河南联通客服: 咱们叫优学通,咱们显示这项服务是免费的。

记者: 既然有免费的,为什么不用免费的呢?

河南联通客服: 一般学校班主任让办哪个运营商的号码,它应该就是运营商和学校有合作。

河南校讯通怎么开通 布置作业要付话费?变相强推的校园短信该管管了-第3张图片-蒙胧人生_雅思资讯

有法律学者表示,学校在引入收费类的项目进入校园时,应该充分尊重和考虑家长的需求和选择,防止用行政干预侵犯消费者权益。

河南校讯通怎么开通 布置作业要付话费?变相强推的校园短信该管管了-第4张图片-蒙胧人生_雅思资讯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 陈音江: 学校要确保程序,包括它的内容、收费的标准,招投标或者是公开的方式来选择相关的服务提供方。学校选择了之后,还要考虑公平合理性,要确保真正做到让学生的家长来自愿选择,如果学生家长他没有选择,你也不能够影响他正常的学习或者生活。

针对近年来教育部门相继出台规定,对进校学习类APP、短信增值服务作出规范,教育学者熊丙奇表示,防范教育乱收费应该通过制度建立来进行约束,杜绝“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情况发生。

河南校讯通怎么开通 布置作业要付话费?变相强推的校园短信该管管了-第5张图片-蒙胧人生_雅思资讯

教育学者 熊丙奇: 学生在校园中购买什么样的教辅材料,或者说是用什么样的学习的APP,还有是否购买校服什么款式,这些其实都是应该由家长委员会来参与,来决定要买还是不买,价格怎么样。因为家长委员会它就会广泛去听取家长的意见,最终形成一个大家都能够接受的一个方案,如果说你有发挥作用的家长委员会,最终这个问题可能也不会发生。

校园短信业务涉嫌乱收费 多地已叫停

央视记者发现,除了此次河南省教育厅清理整顿家校沟通的短信业务之外,近几年相继有多个省区市的教育主管部门出台规定,叫停收费的校园短信业务。

早在2011年,安徽省教育厅就印发《关于严禁中小学为学生办理指定手机业务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严禁商家在校园内推销或为学生直接办理由商家推出的“校讯通”、“家教通”等手机业务;严禁以任何方式向学生推销或办理增加学生负担的商品的服务;坚决制止强制学生消费的行为。

2014年9月,陕西省教育厅印发《关于清理整顿“校讯通、翼校通、家校互动”相关业务的紧急通知》,称该类业务每月固定向家长收费,并且要求家长按照学校签订的运营商调整更换手机,给学生和家长增加了经济负担。要求学校不得强迫家长和学生使用该项业务并要求更换手机,确需保留业务继续执行的,执行期间不得向学生和家长收费。

河南校讯通怎么开通 布置作业要付话费?变相强推的校园短信该管管了-第6张图片-蒙胧人生_雅思资讯

同样是在2014年,北京市下发《关于2014年北京市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学校、幼儿园不得为“校讯通”办理提供便利条件。据媒体披露,北京地区的“校讯通”每月收费10元,在高峰时有上千所中小学使用,服务家长人数达到近70万人。

教育学者 熊丙奇: 随着家校沟通的渠道的多元,比如说有微信群或QQ群等等,还有学校要求家长开通这个短信业务,甚至可能就是要用某一个运营商的手机来开通这样的业务,实际上是不合理的。因此教育部门发文,实际上就是维护现在的这样的一个基本的办学秩序,也避免出现学校和有关的运营商之间利益输送的问题。(央视记者 马力)

责编:王怡

为什么只有中国移动的号码可以开通校讯通?

2019年开学已有一月有余,据部分家长反应:为了实现家校互联、查看孩子家庭作业等自己被迫要开通中国移动校讯通业务,但是苦于自己没有移动号码。就此提出疑问:为什么只有中国移动的号码可以开通校讯通,其他运营商的号码不可以开通么?这到底是为什么?

“校讯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家庭与学校快捷、实时沟通的教育网络平台。三大运营商为了能帮助孩子成长、实现家庭学校简单沟通相继推出过校讯通业务,但其主要目的其实是给自己争取更多的用户。但由于三大运营商各自的校讯通软件必须绑定自家的手机号,这一行为被相关部门禁止。但是据小编所知,目前一些地区依然存在类似情况,其中中国移动尤甚。

河南校讯通怎么开通 布置作业要付话费?变相强推的校园短信该管管了-第7张图片-蒙胧人生_雅思资讯

为什么只有中国移动的号码可以开通校讯通

那为什么一些家长反应只有中国移动的号码可以开通校讯通呢?

那是因为反应这个情况的家长孩子所在学校合作的是中国移动。绑定校讯通需要哪家的号码,这要看与学校合作的是哪一家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

如果学校刚好是和中国移动合作校讯通业务,那么家长只要是移动号码就可以按照条件开通。由于中国移动开发校讯通较早,且用户基数比较大,所以反应中国移动该情况的家长比较多。并且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开通校讯通业务的省份可以说少之又少,且大部分已经不能再使用。据走访调查,目前中国移动校讯通开通条件如下:1.移动卡一张2.下载校讯通软件,中国移动手机号验证码注册登录(非移动号无法注册)。3.开通中国移动校讯通服务:3元/月。

那么在相关部门明令禁止这种霸王条款的情况下:中国移动和学校为什么还能这样做呢?

河南校讯通怎么开通 布置作业要付话费?变相强推的校园短信该管管了-第8张图片-蒙胧人生_雅思资讯

为什么只有中国移动的号码可以开通校讯通

1.学校变向让家长下载校讯通

据了解现在校讯通不再是强制性要求,而多以老师建议家长开通的方式进行。为了体现校讯通的非强制性:教师会写作业在黑板上让孩子抄下当天的作业,但是作为低年级的学生市场忘记,漏抄也是常有的事儿。同时教师也会在校讯通上公布当天的家庭作业,家长为了督促、帮助、检查孩子完成作业,不得不考虑下载校讯通避免孩子漏写作业,以致被批评。所以部分家长还是以此种方式选择了开通校讯通。

2.学校不在校讯通上发布学生信息、在校情况等消息

部分学校不再使用校讯通发布孩子健康状况、学习成绩、日常表现、考勤情况、期末评语、学校的动态等消息,家长不能通过校讯通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降低了校讯通的使用率、重要性,以此来彰显校讯通没那么重要、我们没强迫你开通、开通是你自己的选择,以此来避免被家长吐槽。

河南校讯通怎么开通 布置作业要付话费?变相强推的校园短信该管管了-第9张图片-蒙胧人生_雅思资讯

为什么只有中国移动的号码可以开通校讯通

3.校讯通价格不高

最重要的原因是校讯通每个月3-5元钱,技术所有家长都不在乎这点儿钱。且及时有部分家长对此不满,想要维护自己权益需要耗费巨大精力,不值得。

4.中国移动不再帮家长直接开通

移动不再给家长直接开通该服务,而是还孩子家长自信扫描二维码开通。规避了拿家长手机号直接帮其开通校讯通隐藏的相关风险,让家长无话可说。

综合以上原因,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选择办理校讯通或者买个移动号开通校讯通。如果你是孩子家长,你会质疑为什么只有中国移动的号码可以开通校讯通么?如果你是孩子的家长,你是接受呢还是接受呢?

强制使用“校讯通”为何叫停难?专家:存利益关系

“老师,请问今天孩子的作业……”

您已被移出群聊!

近日,安徽滁州全椒县一位网友在《领导留言板》反映:学校要求自愿办理“校讯通”,方便多渠道布置作业,可在布置作业时,老师却没有将信息发布在微信群。网友在微信群里询问,竟被老师移出了群聊。

“校讯通”是什么?在互联网和各种即时通讯软件普及之前,“校讯通”很受家长们的青睐,可以统一接收学校发送的短信通知、老师布置的作业等。随着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的出现,家长和老师的沟通变得越来越便捷,相比之下, “校讯通”就显得互动性差、效率低下。

早在几年前,多个省份就曾发文,明确叫停“校讯通”等手机业务,严禁强制消费,但为何仍有不少网友反映此类问题?他们遇到了哪些具体情况?各地行政部门又是如何回应的?专家、媒体都有什么观点与建议?近日,人民网记者展开调查。

强制消费、运营商不兼容、功能单一……“校讯通”遭多地网友集体吐槽

记者注意到,自今年九月份开学以来,《领导留言板》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就“校讯通”问题的留言。问题主要集中在强制消费、运营商不兼容、功能单一等方面。

云南一网友表示,学校规定想要办理在校吃饭的卡和出入校园的卡,必须先开通“校讯通”,“这明显就是一种变相强制消费的违规行为。”

河南濮阳一网友说,孩子所在的学校强制家长开通“校讯通”,“不开通就不给孩子发布作业。”平顶山一位网友则反映,“电信、联通和移动无法同时兼容,有的家长不仅换了号码,甚至连手机也要重新换。”该网友认为,“校讯通”单一的功能也无法满足家长的需求。

“请主管领导督促纠正不当行为!”甘肃兰州一位家长也在《领导留言板》反映,学校刚刚开学不久,老师便强制学生家长办理“校讯通”。

行政部门回应不一:有表示“早明令禁止”,有回应“家长要求”

针对网友反映“被移出群聊”的问题,安徽滁州市政府在《领导留言板》回复网友:“使用‘校讯通’是通讯公司与家长在平等、自愿基础上达成的协议,为家长、老师与学生之间构建沟通渠道。” 但安徽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负责人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2011年安徽省教育厅就下发过文件,严禁中小学为学生办理指定的手机业务。2018年再次下发通知,安徽省教育厅要求各地建立问题清单,并限时整改到位。“我们的态度是明确的,严禁学校有组织地强制学生、家长办理此类业务。”该负责人说,如果家长遇到此类问题,可以及时向安徽省教育厅反映,各市县也有举报电话可以投诉。

针对云南网友反映的问题,云南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如果家长反映的事实属实,那么该中学的行为属于违规行为。据了解,2011年,云南省教育厅也曾发文,明令禁止学校向学生或家长推荐有偿使用“校讯通”等通讯工具。2018年,云南省教育厅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中小学教育类APP监管工作的通知》。该负责人建议,家长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举报,一经受理,核实一起,查处一起。目前,云南省教育厅正在计划出台新的规定,进一步规范APP“进校园”。

针对河南濮阳、平顶山两地网友反映的强制开通“校讯通”及“电信、联通和移动无法同时兼容”的问题,两地政府部门分别回应:家长自愿选择,绝大多数家长都能享受到“校讯通”带来的便利;“校讯通”本身是一种市场行为,整个过程学校没有任何强迫行为,均为自愿。

而对于甘肃兰州网友反映的问题,当地回应称,由于一二年级的学生家长反映孩子的年龄太小,老师布置的作业记不住,希望在手机上统一布置作业,所以学校才和通讯公司联系为家长们办理了“校讯通”,该学校还表示:没有强制要求家长办理。

专家:存利益关系 退出是大势所趋

知名教育专家熊丙奇告诉人民网记者,由于微信群、QQ群的出现,以“家校互动”为主要功能的“校讯通”,其实已经无多大市场需求,按照市场规律,没有市场需求的产品,就应该被淘汰、退出,但从现实看,“校讯通”在推荐给家长使用时,并没有遵循自由选择的市场规律,而是带有某种强制色彩。一些地方采取强制方式叫停这一进校业务;而另一些地方以家长仍有需求为名继续保留,但却仍采取强制或变相强制的方式,要求家长“被自愿”使用“校讯通”。

“被自愿”的原因是什么?熊丙奇表示,因为相对于校方,家长处于弱势地位,学校没有健全的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办学管理、监督和评价。“学生是否选用‘校讯通’,应该由家长委员会决定,而非由校方拍板。只有建立并切实发挥家委会的作用,才会破除学校和企业(社会机构)合作可能产生的利益链。”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校讯通”作为“家校沟通”的工具,存在着技术落后、成本较高等弊端。因此,“校讯通”肯定会被市场淘汰。 “‘校讯通’之所以在一些地方还在使用,这其中可能存在着某种利益关系,”储朝晖认为,应该让“校讯通”彻底回归市场,而不应过度的用行政权力或者某一个利益群体的利益来维护。

针对此事,媒体也发出观点。华声在线指出:理应退出历史舞台的“校讯通”,却“阴魂不散”,究其原因在于受利益的驱使。河南日报评论:按下校讯通“退出键”是大势所趋。

不管“校讯通”是否退出历史舞台,何时退出,有一点原则是:绝不能绑架消费,相关教育行政部门更是应该负起应有的督导责任。您认为“校讯通”该不该废除?还有其它困惑吗?欢迎在《领导留言板》留言告诉我们。(冯亚涛程兴旻 张磊 李发兴 张毅力 智泓 牟健 实习生翁蕙卿)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