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钱钱钱 别讲理想,有点伤钱

achunge 光伏 50 0

别讲理想,有点伤钱

给力钱钱钱 别讲理想,有点伤钱-第1张图片-蒙胧人生_雅思资讯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334篇原创

1

对于很多品牌而言,抓工厂供应链,已经成了一个相对过时的概念。

新秀们总是希望用营销来解决一切问题。

这个想法本身不奇怪,因为国内轻工业前几十年的积累,在近几年开始集中爆发。

成本,效率,性价比,都突飞猛进。

当代工产业可以帮你解决产品生产问题的时候,你自然就可以把精力去放在品牌营销上,比起如何研究产品,如何卖出去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虽然产品逐渐开始同质化,但这没有办法。

工业的逻辑是要产出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流程效率最高化,产业集约化。

工业生产本就不追求单体价值的突破,而是追求产出的效率,稳定性,标准度。

代工模式,是商业和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这不是坏事儿。

只能说,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确实缺乏差异。

毕竟标准和集约的反面,就是无聊。

所以我们看到的消费品,才越来越无聊,花里胡哨的营销背后,是同质化严重的产品。

不是因为品牌自己不愿意做差异化,品牌方做梦都希望做出差异化、有品牌感的产品,最好是独家。

但现实比人强。

如果要做差异化产品,必然需要根据市场状况,根据消费者需求不断改进,那么就需要供应链来做针对性研发,要新增生产线,要工人,要做质检,要拿资格证,要钱,而且还不是小钱。

这个钱,谁来出?

代工厂是不愿意出的,只能品牌来出。

但问题是,大多数的品牌,出不起这个钱,或者说,他们算一下性价比,与其把钱拿来干这个,签一个新的当红代言人,可能更划算。

这种模式,是产业链的胜利,但不是品牌的胜利,也不是消费者的胜利。

甚至在激烈的代工厂竞争中,价格战吞噬所有利润,就连产业链本身,也难谈胜利。

这是皆输。

2

但是,代工行业的胜利,并不代表供应商的胜利。

代工产业虽然强,但强的是整个行业,而不是单独一家企业。

代工业的标准化,注定每一家厂商的产品都差不了多少,都是标准化的产物,所以厂商也在面临着严重的同质化竞争。

产业很好,但产业生产线上的人也赚不到什么大钱。

一家代工厂可以接多家品牌的订单,但品牌同样可以选择多家代工厂来下单,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品牌方可以通过不同的营销策划来晚儿花样,但代工厂没那么快。

对于供应链体系而言,做差异化不是空对空,而是实打实的投入成本,甚至成本都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 供应链虽然懂产品生产,但却不懂消费者的需求。

供应链很强,他们做出来的产品也很强,并且效率很高,这一点无可置疑。

但产品需要的不止是好,还要用户觉得你好。

消费者购买产品一般遵循这样的逻辑:

发现自身需求,看到产品广告似乎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同时随手又能买到,于是花钱。

产品特点+营销+用户痛点+渠道,这是构成用户购买的四要素。

光有产品不行。

产品研发基于消费者需求,同时营销也要贴合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还要保证渠道畅通。

除了生产之外,供应链都不擅长。

我国各行业有无数的代工厂,但是最终代工厂自家做出来的品牌,寥寥无几。

优衣库的出厂成本很低,但同一个代工厂用相同标准产出的衣服,卖优衣库一半的价格依然是卖不出去。

洞察需求,倒推产品,同样是门槛极高的事情。

品牌需要差异化的产品,供应链依然需要有竞争力的生产方式,消费者依然需要被细分满足。

在这种代工厂模式下,突围的唯一方式,就是“钱”。

3

在代工厂模式下要做出“品牌”,一个充分且必要条件就是,有钱,且愿意投入到供应链中。

为什么很多品牌都要打人文牌,打情感牌,打精神需求牌,靠营销决胜负?

因为这些东西不那么费钱,动动嘴皮子的就能搞定的事情,投产比是最高的。

但这种靠嘴巴成就的品牌,很容易被人用性价比打服。

为什么阿里巴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愿景和小米当年“为发烧而生”的信条能够被那么人认同?

因为他们真的做到了性价比,在大家都在瞎扯情怀和格调的时候,同样的东西,卖一半的价格。

在大家都还是代工厂品牌,都是贴牌商的时代,人家自己投钱,放弃了部分的利润,跟厂商协调,跟对手抗争,跟上游合作,打通了整个行业自上而下的链条,让消费者用上了更好的产品,从而为了新时代的品牌。

做品牌是个辛苦活儿,不止得卖力干,还得卖力砸钱。

现在的供应链体系远比阿里巴巴,比小米时代更强势,可以说深入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但也因此催生出了比“管控供应链”更进一步的“供应链互享”模式。

所谓的供应链互享,是在自建工厂,和代工厂之外的一种形式,品牌跟代工厂共享信息,分担生产成本,代工厂提品牌进行产品研发,专品专供。

是一种介于代工和自有之间的中间模式。

典型的成功例子就是良品铺子。

良品铺子在今年的8月28日举办他们的第六届供应商大会。

大会的重点,是良品铺子要为供应商在研发,管理,供应链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赋能,从而与他们一起共建高质高效的零食供应链体系,以适应当前的消费趋势。

简单的说,就是要跟供应商共担成本,共享收益,同步起飞,让供应商不止是单纯的供货,而是深度参与到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来。

在这种供应链协同模式下,良品铺子能够做到快速响应市场,快速推出产品,并有效提升产品质量。

比如代餐奶昔这个产品类目。

这种适应消费者减肥控脂需求而诞生的产品已经不算新品类,但市面上的大多数代餐奶昔产品都难以做到在健康营养,控制能量摄入,和保证口感这三者共存。

大部分的代餐产品都是一堆难喝的无糖饮料,因为都是差不多的几家供应商的出品,最多就换点调味剂,多几个口味,本质还是换汤不换药。

这种产品在市面上存在已久,迟迟没有改良。

直到良品铺子在7月份推出他们的蛋白代餐奶昔系列产品,才算有了一款保证了基本功能,同时口感较好的代餐产品。

而这一款产品还是经过良品铺子筛选了数个供应商,在打样、测试、消费者验证等,并最终选定了杭州一家专业从事体重管理食品公司,一起进行反复研究试验,解决了温水泡腾下粉末结块的难题才得以诞生的。

说实话,这代餐粉东西难做吗?

说难也不难,但没有利益的驱动,没有一家企业会主动做创新,从供应商的角度,我做了新东西,首先要投入成本,并且我还不能确定品牌买单不买单。

从品牌方的角度,这个新东西消费者不一定喜欢,万一不肯掏钱,我就炸了。

但为什么良品铺子的供应商却做了?因为钱给够了。

良品铺子和供应商的的合作,不是单纯的供货+代销模式,而是更为深度的捆绑合作模式。

在消费者端的常年耕耘,为新产品研发提供了相应的经验;

自身强大的销售渠道,保证供应商足够的利润率;

带资进场分摊成本,为上游兜底减轻其压力。

在产品的研发阶段,品牌提供市场信息,供应链解决技术问题;

在生产阶段,让品牌资金兜底,供应链负责生产研发;

在销售阶段,让品牌协助营销。

对专业的人放权+给钱,从单一的我购买你服务,变成双方共同出钱出力的合作。

专业的人,应该做专业的事,总顾虑于成本,原地踏步,最终就是大家一起恶性竞争,最终卷起来。

专业,才是一个品牌该有的护城河。

当然,“共建”“高质量”这些东西都是说出来好听,不给钱,都是废话。

供应链不相信理想。

我告诉你市场是怎样的,做出来我和你一起卖,我和你一起承担后果,所以你跟我一起做。

4

为什么良品铺子要做这件事情?

主观上,只有为消费者提供不一样的产品,品牌才有价值,所以良品铺子要做。

客观上,良品铺子这个品牌足够大,“大”意味着资金充裕,可以给供应商兜底,意味着销量利润有保证,意味着有足够强的营销能力和消费者洞察。

所以良品铺子能做。

而从供应商的角度而言,市场的头部品牌愿意共享他们对于消费者的理解,并且一起承担生产的风险,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

良品铺子需要供应商做出不一样,供应商需要通过良品铺子更懂市场,大家各取所需。

商业的本质,说到底都是利益。

贴牌商的诞生,是为了追逐利益,代工行业的发达是因为利益最大化,要让产业的两端做出超出原本业务之外的工作,必然要有超出原本之外的利益。

利益不是错误,没有利益的合作,才是错误,甚至荒谬。

要知道,对于供应商来说,产品质量是高是低他们并不在意,唯一的在意就是提高质量,需要增加额外的成本,因此正常情况下他们只需要保证产品能够通过可允许的最低标准就可以了。

但是,当你将高质量等同于高收益的时候,情况就不同了,对生意人来说,能赚却没赚到的钱,都是损失。

所以,只要高质量的产品能赚钱,那高质量的产品就是厂商们的必然追求。

那种高质量,有价值的产品才得以诞生,品牌的价值,也才因此能够站得住。

这就是为什么良品铺子这种模式,这个品牌能立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他解决了代工厂模式下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良品铺子给出的回答是,为了你自己。

你研发新品,不费钱;

你铺生产线,我给你垫钱;

你研发失败,我帮你给钱;

你研发成功,我帮你卖钱。

钱钱钱,一切供应链上的不给力,归根究底就是钱没有谈好。

所以不是品牌不努力,不是厂商不给力,而是品牌跟厂商没做好让利。

5

许多品牌之所以沦为情怀党,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舍不得钱。

不投钱,再大的愿景也无法实现,不执行,再高尚的价值观也难以落地。

光喊口号,不讲实操,说到底,就是骗人。

良品铺子可以讲质量,讲产品,讲高要求发展,因为它给钱了。

给钱,才是硬道理,利益驱动的关系才最牢固。

商业的根本逻辑是利益,你给钱我办事,是对商业最基本的尊重。

很多品牌喜欢跟供应商谈理想,谈价值,这其实是一件非常扯淡的事情,大家打开门做生意,谈的都是钱,偏偏你要谈理想,谈到最后还要人家帮你出钱。

这种操作就是渣男了。

钱都不愿意出,何来理想。

商业时代,理想也是要花钱的。

掌握了消费者,就掌握了供应商。

掌握了供应商,也就能更好的服务消费者。

但这种模式并不是终点。

仅仅和加工类供应商合作是不够的,既然追求刺激,那就贯彻到底。

他们已经开始跟最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开展合作,改进土豆莲藕这些原材料的种植、采收、加工技术,从根本上对作业流程进行改进,尽力的达到效益最大化,这个效益最大化并不单单是对良品铺子的效益最大化,而是对产业链上的每一端的效益最大化。

良品铺子这种做法,不像是一个单纯自我利益最大化的产业掠夺者,更像是一个本土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开始反哺供应链上的企业,带着他们一起成长。

不能说良品铺子是在做善事,这太扯了,毕竟它自身也是这种模式下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但客观上,确实是在对行业有正向帮助。

赚钱,是企业的本职,在自己赚钱的同时,能带着其他人一起赚钱,是一种企业能力的体现。

一个商业公司有没有理想,看的就是敢不敢在供应链上砸钱。

6

品牌的塑造是全方位的,没有好的营销,产品没人知道;

没有好的产品,营销没有意义;

没有畅通的渠道,产品和营销再好也是耍猴。

供应链的强大,固然是产业的进步,但产业进步了,做不出品牌。

品牌是通过产品诞生的吗?不是。

品牌是通过技术诞生的吗? 不是。

品牌是通过营销诞生的吗?不是。

消费者不会因为你产品质量好而认同你,不会因为你会打广告认同你,也不会因为你口号喊的好认同你。

消费者只会因为你的产品满足了他们的需要而认同你,认同催化出品牌。

看到你这个品牌,消费者就觉得信任,品牌是通过信任诞生的。

而信任背后,是多因素的结晶,质量、管控、营销、理念,缺一不可。

只有能够管理好营销,能够管理好技术运营,能够管理好产品供给,能够将全部的力量通过管理结合到一起,才能诞生一个真正的品牌。

当然更重要的,是砸钱。

太多的品牌喜欢以品牌之名行厂货之实,光喊口号不干事,才是真正的坏事。

很多不给力,都是因为欠收拾

给力钱钱钱 别讲理想,有点伤钱-第2张图片-蒙胧人生_雅思资讯

很多不给力,都是因为欠收拾!

文 / 钱黎洁

妈妈,打印机开始打了!

深夜,我正在洗澡,一洋在门外惊喜大叫。

可不是,今天我俩对付它大半天了,各种绝望,几近崩溃。

啊!是吗?!那赶紧夸夸它!隔着门我大声说道。

你真棒!听得一洋认真夸打印机,我大笑。

给力钱钱钱 别讲理想,有点伤钱-第3张图片-蒙胧人生_雅思资讯

6月13日,周一,初三的一洋正式复课。

于是钉钉上递交各种资料,健康码、行程码、24小时核酸报告、当日生成的核酸码…

后来还需要把核酸码打印出来带学校,每天下午学校统一核酸。

好吧,打印核酸码。

可是,最近打印机已经显示出与机龄不相符合的衰老与倦怠。

说起来真是毛病不少,挡板不见,进纸不畅,打印扭捏,字迹略有模糊……

每次打印总要战战兢兢,心里念着保佑。

今天亦是,点击打印后,机器纹丝不动,摆出一副充耳不闻的油腻劲儿。

仔细端详,发现其肚里没有墨盒,连忙叫一洋,啥时候取出后忘了装?赶紧装上。

给力钱钱钱 别讲理想,有点伤钱-第4张图片-蒙胧人生_雅思资讯

呼啦一声,听得衣柜移门打开的声音,衣柜是一洋的秘密基地,找不到时去敲门准没错。

明显,他非常不耐烦地过来,拿起墨盒就恨恨地往里塞。

彩色的被他卡着脖子硬挤塞进去了,黑白墨盒却怎么也装不进,他的神情又气又急,喘气开始重了——脾气爆发的前兆。

我告诉自己,一定要耐心,沉住气,毕竟亲生的。

一洋,你看墨盒上的金属点是不是要放里面,和机器里的点位相契合?

他不吭声马上调个头,用力一卡就装好了。

可是,前一个彩色墨盒你也装错了。我柔声提醒。

墨盒上密集的金属点裸在外面,于是他开始使劲往外拽。

给力钱钱钱 别讲理想,有点伤钱-第5张图片-蒙胧人生_雅思资讯

可是,进去容易出来就难了,蛮劲不行,巧劲也不行,瞎折腾好一阵子也不知卡哪里了。

想了一会,我说,这种打印机结构很简单的,要不拆开看看?

螺丝刀,扳手拿出来,一洋开始拆打印机,一边用手机往里面照着找原因。

终于,在我们和工具的非常暴力下,墨盒安装终于纠正好了。

后来,又在内心不断的祈求中,终于把核酸码打出来了!

心里想,打完这个你也基本废了,你的使命差不多结束了。

给力钱钱钱 别讲理想,有点伤钱-第6张图片-蒙胧人生_雅思资讯

于是淘宝上搜打印机,在激光和喷墨间犹豫了一下,想到孩子马上毕业,可能需要打印照片,喷墨的!

不买惠普了,换佳能!我嫌弃地瞄了一眼桌上的惠普。

刚买完,一洋就发了几个文件给我,数学老师要把网课期间的作业带过去,我只有电子稿,要打印出来!

网课期间的,数学都要打印?

我蒙圈了说,没问题,希望性情油腻的打印机能争气!

事实证明,它根本不给力啊,业务能力肉眼可见地下降,从最初打了半张,到只进纸不打印,最后索性不进纸了。

无论怎么设置怎么摆弄,它横竖不理你。

一遍遍地尝试间,我都要崩溃了。

给力钱钱钱 别讲理想,有点伤钱-第7张图片-蒙胧人生_雅思资讯

一洋又开始“修理”,拆出很多螺丝,然后又喃喃自语,刚才一个螺丝掉进去了,会不会是它影响进纸了?

于是抱起打印机,翻过来倒过去使劲甩,艾玛,简直把人家五脏六腑给捣鼓出来了。

然后使劲拍打着,这拍打……有用吗?

不管了,死马当作活马医,随便折腾!

这打印机老胳膊老腿的,会不会一使劲就完全散架成一堆垃圾了?我在一边嘀咕。

看他又忙活了一阵,基本无望,我就说要不你跟老师解释一下,我看今晚够呛。

我想是完全没希望了,不想把话说绝,然后就先去洗澡了。

不想,洗着澡一洋就来报喜讯了。

给力钱钱钱 别讲理想,有点伤钱-第8张图片-蒙胧人生_雅思资讯

澡完出来,看着打印机正有条不紊地工作着,活像一个熊孩子狠狠揍一顿后就变乖了。

我问一洋,这件事,你有没有悟出一个道理来?

啥道理?

无论人或物,很多不给力都是因为欠收拾!

一洋抿嘴笑着。

说来也真是蹊跷,一洋的作业一共打了有近百页,一切顺顺利利,再无幺蛾子。

最后一洋整理着打印文件说,哎,真好,修了半天把它修好了。

我说,不,应该说,打了半天被你打服了!

大家哈哈大笑,无比愉快。

感谢老天。

给力钱钱钱 别讲理想,有点伤钱-第9张图片-蒙胧人生_雅思资讯

孩子的压岁钱 该如何利滚利?

如果你家孩子能收到大封大封的红包,那钱得好好利用哟,比如为孩子准备教育金(此“教育金”是统称,并不是指保险公司的“教育金”险种)。

Part.1

教育费用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学费,一类是课余兴趣班的开支,后者不是必选项,但现实中往往是家长们的多选项,过年在家走走,估计很多人会发现老家多了不少培训/教育机构。

现在养一个熊孩子开销着实不少(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动不动就能把一个月的工资全部花光,甚至更多。

2017年那会网上流行一则故事,说一个月薪3万的家长hold不住一个小孩的暑假,清单如下:

游学:20000

请阿姨:5000

学钢琴:2000

学游泳:2000

去培优:6000

合计:35000元

看了这个清单再对比一下自家情况,建议大家在课余兴趣班的开支准备上量力而为,不要为了在起跑线上赶跑而赶跑,不然绝对够呛的。

而第一类学费,则有两个特点:

一没有时间弹性,不像退休计划,如果钱不够可以延迟几年退休,教育计划就一点也耽误不得,孩子该读幼儿园读幼儿园,该上小学上小学……与同龄人一起读书会有利于小孩的校园社交和智力发展。

二分阶段支出,后期负担最重,本科毕业是基本款,要是娃争气,读研考博、出国留学则会是大笔开支。

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金计划,特别是有意向让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家庭,建议及早开始着手教育开支的准备。

Part.2

目前市场上专门针对教育储蓄的产品寥寥无几,其实我们不用特意去买一款“教育XX”的产品的,说到底这也不过是把钱交给金融机构打理而已,还要给予一定的管理费用。

有三类比较好操作的方式,有孩子的家长可以参考一下:

1、定投基金

从孩子出生到需要大笔教育开支(上大学),一般会有18年的时间,而从历史来看,一轮牛熊市大概是5-8年的时间,如此一来这个准备阶段我们或多或少会经历两轮牛熊交错。

基金定投是一项长线投资,目的是借助牛熊走势从中摊平风险赚取收益,从时间上来看,这种投资方式非常合适家庭准备高等教育的资金。

市面上目前并没有“XX教育基金”这样的投资品种,一般我们说买教育基金,其实是自己去做一个投资组合,以定投多只基金的形式来获得理想的收益。

个人建议大家选择定投指数基金,可操作性强、便利且费用低。当然,如果你是积极型投资者,想博取更高收益,可以选择主动型基金,第一轮牛熊可能操作不好,第二轮就有经验了,但如果距离孩子上大学的时间比较紧,还是以稳健为重。

2、买稳定收益产品

像货币基金3.5%左右,银行理财4%左右,还有保险理财5%左右……都是非常稳的产品。

收益不高,重点在稳定和利滚利。

复利的概念想必大家都应该懂了,假如孩子两岁,那还有16年的时间准备大学以后的教育开支,从现在起每个月存1000块到投资收益为5%的产品中,那么16年后就会有29.3万的教育储蓄;

如果从现在起每个月存2000块到投资收益为5%的产品中,那16年后就会有58.6万!

积少成多就是这么来的了。

每个月从收入中拨出2000元做教育储蓄压力不会很大,而如果等孩子上初中才来准备(还有6年时间),那时候想要有58.6万的大学费用储蓄,每个月得拨出7000块,所以越早准备越好。

当然,做计划是不能不考虑通货膨胀和学费的增长率的,但这不是你个人能控制的,不是说有通货膨胀的存在就不用做计划,也不是说学费会长就只能买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这样不科学。

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作为家长更应该给力让自己的工作收入增长率覆盖通货膨胀率和学费的增长率,这点其实不难。

3、买教育金

这个渠道一般我是不建议的,但我了解到不少宝妈宝爸还是蛮喜欢的,毕竟名字喊“教育金”简单又直接,省却了自己去挑产品的麻烦。

教育金其实是保险公司的产品之一,主险是年金,就是每年/趸交多少钱,到孩子多少岁的时候可以拿多少钱,分阶段返还。

准确来说,这类教育金的收益不高,哪怕是最高档分红,也是4%左右,胜在够安全,只要不提前退保基本不会亏。开门红产品也多是这类险种。

存在即是合理,这类产品个人只建议家庭经济不错的朋友购买,一来保费较高,比如一年交1万,交足5年,家庭负担得起;二来退保可能性低,急用钱的时候不用怕影响到孩子的教育金。

但前提是一定要看清楚是否有“豁免”条款,比如投保人出了意外身故,保险公司能免收这个家庭的保费并保证到期给付保险金给孩子。

不然的话,自己拿着这5万去买4%的银行理财,多年下来的收益大概率会比这些教育金的高,而且流动性强。

而经济一般的家庭着实不用考虑这些,担心有类似的情况还不如买一份消费型的寿险,便宜很多而赔付更高。

Part.3

说完教育金计划的重要性和投资方式,我们来聊聊财商教育。

过年期间小朋友会收到大笔的压岁钱,按照中国父母的传统习惯,“交给妈妈帮你保管”是常态。

家长帮小孩子存钱无可厚非,大概率以后也是用回到孩子身上的,但如果能让孩子明白钱是怎么存的、以后会怎么用、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则是一个非常应景的财商教育机会。

道理不用太晦涩,可以参考《小狗钱钱》和《富爸爸穷爸爸》这两本理财启蒙书的操作,让孩子明白自己手里有一个“梦想钱包”,意识到复利的力量,以后可以发挥大作用。

此外,还要教育小孩子在面对诱惑的时候,如何保持清醒,把资金合理利用,从理财的角度培养一个人把控诱惑的尺度。

就像我们常说的,理财是把眼下的享受迁移到未来,把消费延迟,从某种角度来说,理财的人为的是能在未来活得更自在。

本文源自多多说钱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